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2023-04-27 19:02老年病科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患病人数超过2.7亿。
一、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虽然血压<140/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单位:mmHg)
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肥胖、高盐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
遗传因素:约60%高血压病人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6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高盐饮食:不同地区人群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呈正相关,高盐饮食所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盐敏感人群。
吸烟与过量饮酒:吸烟(包括二手烟)可导致血压升高,吸烟者的血压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过量饮酒可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而限制饮酒则与血压下降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收缩压下降与3.3mmHg,舒张压下降约2mmHg。
运动:适量运动可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改善健康水平,也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
精神应激:高血压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高负荷压力等因素显著相关。
三、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耳鸣、心悸等,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症状。当存在器官受累时,可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症状。
四、高血压的监
测测量仪器:最好选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年至少校准1次。
测量时间:1.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在服降压药物及早餐前、排尿后测量坐位血压。2.晚上睡觉前。
测量血压前不要喝酒、喝茶、喝咖啡,如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等,应休息15-30分钟后再测量。
测量血压时,应至少测量两次,期间间隔1-2分钟,若差别≤5mmHg,取两次测量平均值;若差别>5mmHg,应再次测量,取后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五、高血压的治疗
1.生活方式的干预
(1)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5 g。
(2)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富钾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等高脂肪食物,少吃咸肉、咸菜等腌制品,炒菜少放油。
(3)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3.9 kg/m2),减少腹部脂肪。
(4)适量运动,循序渐进,可采取短时间、多次积累的方式,每日累计30-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肌肉力量练习与有氧运动相结合。老年人由于慢性病不能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应尽可能地进行身体活动,可以和日常活动相结合。还需进行平衡、协调、步态等控制技能的练习,如闭眼单脚站、太极拳、气功、舞蹈等。推荐每周2-3次,每日20-30分钟。
(5)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减轻精神压力,必要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6)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
(7)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2.药物治疗
使用降压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每天给药1次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给药每天2-3次,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3)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病人,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病人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适合病人的降压药物。